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

低收入劏房住戶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調查

香港社會服務聯會(社聯)透過全港54間社會服務單位向低收入劏房住戶(月入低於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75%)進行問卷調查,以探討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基層醫療服務需要。研究發現受訪者的自評身心健康狀況較香港市民差,九成半以上自評得分低於相關量表人口平均值50分,其中居住環境越差,受訪者的自評生理健康狀況越差。同時,受訪劏房住戶較少有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,包括蔬菜攝入量低和睡眠不足,較香港市民,他們也比較容易生病,24%的人過去一個月有不適,而香港市民則爲9%。在所有受訪劏房住戶中,單親家庭及獨居人士有更高的健康風險,單親家庭受訪者每天睡眠時間只有大約六個小時,只有16%受訪者過去主動做過身體檢查。至於獨居人士則達60%的人沒有每天進食蔬菜,16%每周五天或以上吃高鈉食物做午餐或晚餐,他們也是慢性疾病的高危群組,25%患有高血壓,10%糖尿病,遠高於同年齡的香港市民。

疫下失業及再就業情況調查

疫下失業及再就業情況調查

隨著本地經濟活動恢復,本港最新失業率已回落至2019年底的水平。雖然疫情期間失業的市民不少已重投就業,但是否代表他們已走出困境,勞動市場復舊如初?社聯最近進行一項研究,或許能提供一種角度,觀察疫下本地就業恢復的進度。

社聯以電話號碼隨機抽樣形式,訪問逾700多位在疫情期間非自願離職的失業人士,探討不同教育程度的市民失業後重投就業的狀況。數據顯示雖然疫情沒有造成嚴重的持續失業情況,但教育程度較低的群組,明顯較難短期內重投就業。即使能夠重投就業,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,找到的新工作,在薪酬福利、晉升機會、工作穩定性、切合資歷技能和興趣等多方面,亦大不如前。

 

歡迎下載

低收入劏房住戶調查:居於劏房的青年需要分析

低收入劏房住戶調查:居於劏房的青年需要分析

社聯分析339個家中有12至18歲青年的劏房家庭數據,發現不少在學青年為家中最高學歷的成員,而且家中成員的就業參與度低,加上社會網絡較薄弱,反映他們較欠缺社會資本。研究亦發現受訪家庭居住空間狹窄,從劏房間格可見青年缺乏私人空間。再者,這些家庭可動用的經濟資源較少,難以運用資源於青年的個人發展上。

歡迎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