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福倡議學堂系列
詳情請瀏覽網頁
時間: 下午3:00-5:00
地點: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温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 或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
對象: 中心督導及前線同工
收費: 報讀全7講 - $480; 個別課堂 - 每堂 $80
名額: 50
公眾對2017年施政報告中扶貧措施的意見調查 - 施政報告扶貧措施獲51.2分
施政報告扶貧措施獲51.2分
反對收緊長者綜援資格 社聯促擱置再議
行政長官梁振英剛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,香港社會服務聯會(社聯)連續第七年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,就施政報告中的扶貧及民生措施進行民意調查。「公眾對2017年施政報告中扶貧措施的意見調查」於2017年1月18日施政報告發表當日進行,以隨機電話訪問形式成功訪問了528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、並知道施政報告內容的香港居民。
民調結果顯示,受訪者對今年施政報告扶貧措施部分為51.2分(分數為0至100分),雖然高於上一份施政報告有關扶貧措施的表現(2016年為41.75分),但仍只屬「勉強合格」的水平。
香港年輕成人生活狀況研究

香港青年人現時的生活狀況,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課題。本報告的目標是透過統計數據,為現時青年人生活狀況作一基本概覽。
過去不論政府及其他團體所進行有關青年的研究,一般都會把青年的年齡範圍,劃定於15歲至24歲之間。這組群的狀況固然值得社會關注,然而,由於這個年齡群的青年,大部份仍未有獨立生活的經濟能力,因此對於這群組生活狀況的分析,其實是對其整個家庭(特別是其父母社會經濟)狀況的分析。
有見及此,本研究報告希望把研究對象的年齡範圍推遲至20-34歲,我們將此群組稱為年輕成人(Young Adult)。本報告嘗試描述年輕成人的生活狀況包括下列範疇:住屋、教育、經濟活動身分、職業、個人收入、生活滿意度,以及改善生活的機會。
響應2015年世界食物日活動:食物援助會議 - 「食物援助及發展:服務賦權策略的開拓」
近年經濟環境轉變,生活物價節節上升。根據2014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,當中食品價格較5年前(2009年)上升了25.3%,反映出基層家庭的生活負擔沈重。有見及此,不少社會服務機構在社區中開展服務,透過提供食物援助,減低有特別需要及低收入家庭的食物開支。而政府亦於2008年底通過撥款予社會福利署,開始委託 5 間非政府機構提供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」,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重擔。這幾年間,食物援助服務持續發展,除了食物派發外,不少機構現已提供熱食服務、集體購買及平價市場等,為貧困者提供有營養飯餐,並且以食物作為介入點,促進社區的互助網絡,在社區中建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。 今年,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為了響應2015年世界食物日,於10月16日舉辦了食物援助會議,會議主題為「食物援助及發展:服務賦權策略的開拓」,探討食物援助服務的發展趨勢、食物捐贈與處理過程所涉及的食物安全議題、不同持份者的角色與責任,對相關政策的展望等,讓不同的機構分享自身經驗,力求推動及完善食物援助服務,以此紓緩基層的貧窮問題。會議詳情如下:
日期:2015年10月16日(星期五)
時間:上午9:00 至下午1:00
地點: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厦一樓大禮堂
主持: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 黃健偉先生
基層有「份」的社區多元經濟

要改善貧窮人士的生活,除了直接給予基層人士金錢支援,還可以有什麼形式? 我們的社會能否讓貧窮人士有更大的經濟參與空間,並讓他們在參與中真正提昇自身生活質素? 現時社會大眾對經濟活動的想像,很多時都是停留於單以金錢利潤為目標的主流經濟模式。在這樣的經濟模式下,基層市民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經濟資本與人力資本,而被排拒於主流經濟之外。 其實經濟活動除可創造金錢利潤外,亦可發揮其他功能,例如建立社區關係、解決社會問題、自我實現、社區互助等。 本小冊子名為《基層「有份」的社區多元經濟》,基層「有份」既指基層市民應「有份」受惠於經濟活動,亦指基層市民是地區經濟的重要持份者。「社區多元經濟」即是指在主流經濟以外,在社區中發展其他經濟活動的可能性。
歡迎下載
落實全民受惠的退休保障制度(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的意見書 2014年11月15日)
落實全民受惠的退休保障制度 (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的意見書 2014年11月15日)(請按此下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