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區經濟

過去政府在扶貧政策的討論較集中在改善貧窮人收入方面,例如一些市民不能進入勞動市場或沒有工作能力,政府就以現金支援。無可否認,因為窮人面對收入不足的問題,收入支援是扶貧政策中一個 重要的工具;不過,以現金援助以提高收入,不應是唯一的扶貧政策工具, 我們不應忽略基層人士參與社會及經濟的生活空間。

 

要改善貧窮人士的生活,除了直接給予基層人士金錢支援,還可以有什麼形式? 我們的社會能否讓貧窮人士有更大的經濟參與空間,並讓他們在參與中真正提昇自身生活質素?

 

現時社會大眾對經濟活動的想像,很多時都是停留於單以金錢利潤為目標的主流經濟模式。在這樣的經濟模式下,基層市民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經濟資本與人力資本,而被排拒於主流經濟之外。其實,經濟活動除可創造金錢利潤外,亦可發揮其他功能,例如建立社區關係、解決社會問題、自我實現、社區互助等。

 

近年,有不少居民和團體,以墟市形式發展社區經濟,鼓勵區內人士以消費者或生產者的身份參與,這些社區經濟及墟市發展一直被視為地區扶貧中一個重要的策略。透過社區經濟活動,基層市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參與生產和消費、參與社區、與區內居民有經濟互動,從而建立和擴闊生活圈子。 

 

如想了解更多資料,可參閱社聯出版的《基層「有份」的社區多元經濟》小冊子。  (按此下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