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3月
近年「社區營造」的概念和應用亦開始在香港多作討論。2017年,屯門嚤囉山村便進行了一項參與式預算的社區營造計劃,是很值得參考的基層社區建立共同決策的過程的經驗。
台灣的社區營造:台灣在「社區營造」方面不但投放資源,更有相關公共政策,再配合民間力量進行大大小小不同「實驗」(例如參與式預算、社區大學、地方文化館、就地老化等),推動「活化」一些網絡不足、失去經濟活力的社區,成為當代重要的社會與文化現象。
屯門嚤囉山村優化環境計劃案例: 在社區營造的討論中,參預式預算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社區共同決策工具。歷程一般分為五個部分: (1) 提案、(2) 居民大會、(3) 審議、(4) 提案計劃公開展覽、(5) 提案票選。而仁愛堂社區中心於2017年在屯門嚤囉山村進行一項參與式預算的社區營造計劃,希望優化村民生活的環境,過程如下:
1.提案:向村民簡介參與式預算,邀請提出善用公共空間、改善村民生活的點子。2.居民大會:與有初步點子的村民討論,協助將其點子轉化成可行並符合預算的計劃。3.審議:邀請部份村民對已有的計劃給予回饋,並作修訂,最後整合出7個提案。4.提案計劃公開展覽:工作員把各個提案內容製成單張,在村內派發、張貼和擺設街站,讓村民了解。
5.提案票選及落實:擬訂投票日,讓村民投選適合自己的方案,並邀請村長在點票過程中監票。(除尊重其身份外,有助鞏固關係,也可讓投票及獲選的方案得到間接授權和認同。)全日最終共有52人投票,估計投票率達3成以上。
經驗總結:參與者的感想-街坊娜娜及美美:「由村民自己講自己需要、提案及投票」較「由區議員由上而下提出」好。村民提議雖然會較花時間,但並不會覺得很麻煩,因為自己才會知道自己住的地方的事。

更多資訊

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資訊,歡迎瀏覽扶貧資訊網

版權所有© 2020香港社會服務聯會
這是你在我們網站所訂閱的電郵通訊
    
如果你對電子通訊的內容有任何查詢、問題或意見,歡迎電郵致: info@poverty.org.hk
2020 ©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版權所有。歡迎轉載,但請列明出處。

 
 
如閣下不欲收到本中心之電子通訊,請電郵聯絡我們
This email was sent to *|EMAIL|*
why did I get this?    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    update subscription preferences
*|LIST:ADDRESSLINE|*